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在地酷兒文學與網路社群文化
Local Queer Literatur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鄭芳婷 
課號
TwLit1025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2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5 
備註
A1:文學與藝術
總人數上限:24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網路社群平台作為「酷兒」(Queer)族群發展認同的重要管道,提供了彈性、多元、流動的虛擬時空。在此時空當中,挑戰主流建構價值的文學創作繁衍茂盛,經年累月後自成系譜。本課程以重點主題方式介紹當代重要酷兒理論與網路社群論述,搭配近二十年內在台灣網路社群發表或傳播的經典酷兒文學作品,深度探究作品當中所透露出來的在地酷兒認同力量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深度檢視當代酷兒理論、網路社群論述與在地酷兒網路文學,引導修課同學重思文化理論、文學作品與社會議題之間的三向緊密關係,加強同學對於三者的邏輯思考、鑑賞與評論能力,並從中增進對文化社會的關懷與責任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,無故缺席將予扣分。
2. 個人期中報告為口頭報告,需做ppt,每人20分鐘,成績為修課同學即時互評。 無須繳交書面報告。
3.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:A.簡要口頭分享,每人5分鐘,不需ppt;B.書面報告,長度七頁(不含封底、摘要、圖表、參考資料)新細明體12,行距1.5,邊距2.54cm。
4.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:A.當週同學期中報告 B.課程講演 C.批判討論。
5. 期中另有田野探勘作業,以簡潔口頭報告呈現(每人五分鐘),繳交A4一頁書面報告。
6. 第一周未到視同棄選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. 邱妙津,《蒙馬特遺書》,台北:印刻,2020(25週年紀念版)。
2. 吳繼文,《天河撩亂》,台北:寶瓶,2017(20周年復刻版)。
3. 廖梅璇,《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》,台北:寶瓶,2017。
4. 鄭芳婷,〈數位離散與酷兒想像:以拉板、彩虹山莊及 Queerology 為例〉,《考古人類學刊》,85期,頁51-82。
5. 李琴峰,《北極星灑落之夜》,台北:尖端,2022。
6. 王鷗行著,何穎怡譯,《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》,台北:時報,2021。
7. 陳思宏《鬼地方》,台北:鏡文學,2019。
8. 鄭芳婷,〈窘境美學:台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〉,《文化研究》,24期,頁137-167。
9. 楊隸亞,《男子漢》,台北:時報,2022。
10. 馬翊航《山地話╱珊蒂化》,台北:九歌,2020。
11. 陳佩甄,〈酷兒化「檔案」:臺韓酷兒檔案庫與創作轉譯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雧刊》,26期,頁71-100。
12. 郭強生《用青春換一場相逢》,台北:天下文化,2022。
13. 劉文,〈非西方、亞洲或中美冷戰結構?重置酷兒臺灣的戰(暫)時主體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雧刊》,26期,頁3-36。
14. 楊双子,《花開時節》,台北:奇異果,2017。
15. Levan Akin, And Then We Danced (然後我們跳了舞)(2020)
16. Judith Butler (1993), Critically Queer, GLQ 1(1): 17-32.
17. Jose Esteban Munoz (1999), Disidentification, Durham: Duke Univ.
18. Jack Halberstam (2011),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, Durham: Duke Univ.
19. Edelman Lee (2005), No Future, Durham: Duke univ.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課程介紹「淺談酷兒與台灣在地性 」
 
第2週
2/28  二二八放假,自行觀賞《流麻溝十五號》
 
第3週
3/7  「性別操演」 Judith Butler, Critically Queer(COOL);邱妙津,《蒙馬特遺書》(圖參)
 
第4週
3/14  「抵認同」Jose Esteban Munoz, Disidentification (COOL);吳繼文, 《天河撩亂》(圖參)
 
第5週
3/21  「失敗美學」 Jack Halberstam,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(COOL) 廖梅璇,《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》
 
第6週
3/28  「邊界」鄭芳婷,〈數位離散與酷兒想像:以拉板、彩虹山莊及 Queerology 為例〉(COOL);李琴峰,《北極星灑落之夜》(圖參)
 
第7週
4/4  清明掃墓,自行閱讀:王鷗行,《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》(圖參)
 
第8週
4/11  「坐困為方法」Edelman Lee, No Future(COOL);陳思宏《鬼地方》(圖參)
 
第9週
4/18  「數位陰性」鄭芳婷,〈窘境美學:台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〉(COOL);楊隸亞,《男子漢》
 
第10週
4/25  電影日:And Then We Danced (然後我們跳了舞) Levan Akin(2020)
 
第11週
5/2  客座演講:馬翊航【鄉下與下鄉:臺灣文學裡的幾種地方酷兒(與我)】,自行閱讀:馬翊航《山地話╱珊蒂化》
 
第12週
5/9  網路社群數位探勘經驗分享
 
第13週
5/16  「檔案與記憶」陳佩甄,〈酷兒化「檔案」:臺韓酷兒檔案庫與創作轉譯〉(COOL);郭強生《用青春換一場相逢》
 
第14週
5/23  「戰爭與國族」劉文,〈非西方、亞洲或中美冷戰結構?重置酷兒臺灣的戰(暫)時主體〉(COOL);楊双子,《花開時節》( 2017)
 
第15週
5/30  個人期末報告呈現學期總結與回顧討論
 
第16週
6/6  撰寫期末報告